臺北音樂博覽會(TMEX)與 Jam Jam Asia 亞洲音樂節雖已落幕,但自由與共享的能量仍在迴盪。兩場活動吸引超過 1,700 位觀眾,從論壇到現場演出,我們展示了如何用公眾授權和開源精神,讓創作跨越科技、文化與社群的邊界。
開源不是價值的流失,而是創作延續與共創的新方式
在今年 TMEX 國際論壇 中,我們聚焦「AI
與開源並存的時代」,探討創作者如何延續自由創作。藝術創作者蔡宏賢分享了 AI 與在地文化資料的落差,以及以開源資料庫補足偏見的實驗;林強、Luca Bonaccorsi 等音樂人則回顧了臺灣音樂與開源的發展歷程。
這些交流不只是理論,而是具體實踐:從 OCF 首張公眾授權專輯《時間浸漬》,到今年與 Mong Tong 合作的《明日音》黑膠專輯,我們持續把 Open Data 與開源精神帶進文化載體,開啟更多跨界共創的可能。
創作是共同語言,用自由分享延續跨文化共鳴的可能
在亞洲音樂節的「開放音像派對」裡,林強與 Luca Bonaccorsi
即時解構、重組授權作品;音速死馬、法佛朗也用聲音取樣延展文化記憶,挑戰產業「擁有」的慣性。這些演出的安排都展現了共享與再創作的實踐。
自由不是抽象的理想,而是能夠在生活裡實際感受到——我們能聽見更多音樂、看見更多創作、參與更多討論。
公眾授權專輯《時間浸漬》已被 TaiwanPlus 紀錄片、兩廳院音樂會 CF、以及 CHARINYEH 時裝秀引用,讓開源聲響跨越影像與時尚領域。
在您的支持下,公眾授權音樂持續延展至文化、藝術與商業場域,展現開源創作的力量。這正是 OCF
十年來耕耘的核心:推動數位權利,協助社群發展,並鼓勵藝術家以開源與授權實踐自由創作。
Jam Jam Asia 的熱情不該停留在活動結束的那一刻,邀請您今天就加入,把這股能量延續下去:👉 用小額捐款支持 OCF 或是幫忙擴散文章出去,讓更多人知道!
|